【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 轮椅上的他们走进带货直播间

网站首页     行业资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 轮椅上的他们走进带货直播间

       2月2日晚,湟中区海子沟乡阿滩村下了一场大雪。

  一大早,34岁的汪海明开着电动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回了50公斤大豆。从三轮车挪到轮椅上,汪海明长长舒了一口气。此时,院子内的电动大炒锅中,刚炒好的大豆香味扑鼻。

  汪海明是一名残疾人,多年前外出打工时不幸发生意外,导致脊椎受损,腰部以下没有知觉,一直与轮椅为伴。他曾养过鸡,也去过附近的工厂打过临工,轮椅上的主播,这是汪海明的新身份。

  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越来越多和汪海明一样的残疾人走进了直播间。记者在采访中也深切感受到,省市县残联正在联手为残疾人直播带货搭建平台,为残疾人融入普通人就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接纳、融合、共享,这正是新的残疾人就业理念,记者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表示,希望把残疾人身残志坚、敢于追梦的精神,通过带货形成聚集效应,让产品富有温度,让直播带货成为一场公益带货、励志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创业就业的艰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更多社会资源去服务残疾人,让更多残障人士在精神上得到认可和满足,通过劳动找到尊严和自信。

  轮椅上的主播

  “直播间的哥哥姐姐们,欢迎来到明弟食品大豆直播间,这里是湟中海子沟乡,这是刚炒好的大豆,欢迎大家下单!”

  汪海明的身后,一口电动大炒锅不停地翻转着,他要做的就是在镜头前给大家展示炒大豆的全过程。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汪海明每天直播4个小时以上,不善言辞的他对着屏幕经常不知所措,粉丝更是少得可怜,整场直播观看人数不足10人次,更别说买东西了。很多刚开始跟他一样做直播的村民关闭了直播间,但汪海明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条路不行就换条路走,但我要走的路可能只有这一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开播的第15天,汪海明卖出了第一单——5斤大豆。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想要走好这条路,除了坚持还需要学习更多东西。他不停上网搜索各种开网店的知识,联系快递和产品包装,硬着头皮外出找货源。

  “慢慢地,粉丝多了、订单数量也多了起来,最高时一天能销售40多单,销售额能达到1400多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汪海明坦言。

  与很多主播一样,在汪海明的快手直播间内,最常见的画面是,母亲刘存花在炒锅边装大豆,他则负责控制火候,时不时回过头来,和网友互动,网友们也纷纷“献花”,弹幕上不断出现“加油”等话语。

  汪海明在直播时很少谈到自己的情况,他不掩盖自己的残缺,也不会让大家因为同情而下单。“我不想在直播间卖惨,我希望大家买我的大豆是因为它的质量和味道,而不是对我的同情。”正是这种坦荡,为汪海明赢得了很多忠实粉丝,大家愿意无条件相信他,甚至与他成为了朋友。

  就业的另一种可能

  残疾人直播带货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依然有与汪海明相似遭遇的残疾人走上了这条路。

  1969年出生的祁生红,是大通县新庄镇李家山村一名肢体一级残疾人,由于矿难致使下肢瘫痪,终生只能与轮椅为伴。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通过参加残联组织的培训,开启了手工编织之路。“坐在轮椅上,人生也一样精彩。”他用这句话点燃了无数残疾人的人生希望。

  年过半百的祁生红在儿子的指导下,开始做起了直播,在网上现场编织制作,跟客户面对面交流。如今,祁生红成立了“四叶草手工坊”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一大批残疾人通过融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传播和带货,拓宽了残疾人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残疾人收入。

  更早之前,坐在轮椅上的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仲家村村民李先顺就在淘宝店铺销售青海特产,后来逐渐接触电商并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公司品牌“源上来”,从事青海以及全国优质农产品的推广,通过源头基地向全国各地供应新鲜优质水果、土特产。

  去年,在国家税务总局指导下,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团社会公益部、淘宝直播主办的“高原硒都·平安好货——平安区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公益助农直播”活动中,李先顺的网店被选中,他第一次体验直播带货。他说:“直播带货让我明白顾客的信任弥足珍贵,秉承真诚待人、品质至上的经营理念,我们销售的特产才会更受欢迎。”

  一路走来,李先顺感慨,电商为他提供了筑梦平台,追梦路上有很多人帮助他、支持他,他很感激,也愿意伸出援手,帮助更多残疾人“站”起来。

  期待实现持续化职业化

  残疾人参与电商直播,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化、职业化?

  省残联就业部马占莲表示,将通过“组织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推动公益助残直播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让残疾人更有尊严、更加充分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社会融合发展。

  “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能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插上梦想的翅膀,让残疾人的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双赢。”马占莲说。

  根据青海省残联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全省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174684人,就业率97.52%。省残疾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王方含说,随着社会变化,适合残疾人的工作有一部分在萎缩,也有一些新的工种和岗位不断出现。“目前我们成立了青海省残疾人电商孵化基地,通过邀请一些直播网红为残疾人授课,教授他们拍摄、剪辑等知识,同时也为残疾人主播增加粉丝做了大量的工作。”王方含表示,各种社会力量都在努力为残疾人寻找就业机会。

  马占莲觉得,给残疾人培训直播带货,不仅是教给他们一种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们一种价值感,“残疾人渴望尊重和平等,正常人能做的工作,他们也能做到,这种满足感可以超越收入带来的快乐。”

  王方含在孵化基地接触过很多要强的残疾人,深知他们渴望证明自己和健全人一样的心情,也相信他们会更加珍惜工作机会,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背后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常人的很多倍。

  不管怎么说,镜头前的这个工作机会,对于经历过太多求职挫败的他们来说,算得上光鲜且平坦。

  “现在我们多方协调看看快递能不能进村给像汪海明一样的残疾人士提供方便,另外和省市残联联系给他们进行培训,我们不是要把残疾人主播包装成网红博人眼球,我们只是想给残疾人提供一份方便而已。”让残疾人面对镜头踏踏实实卖货,是湟中区海子沟乡阿滩村第一书记、湟中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建滨的观点,“我们要为残疾人提供真正的服务,让他们可以通过直播卖出一些小东西,有点实在的收益,而不是卖惨。”

  马建滨相信,眼前的这个手机镜头,可以为残疾人就业打开一个新的出口,“让残疾人融入普通人的就业中,做一个能通过工作养活自己的普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2024-02-06 09:29
浏览量: 1